阿那亚艺术中心北岸馆荣幸呈现中国艺术家张月薇个展“匿径(Paths Unseen)”,展出其基于“蝴蝶地图”所展开的绘画作品、纸本模型(maquettes)及档案。
在张月薇近期的绘画实践中,“蝴蝶”是持续浮现的视觉母题。该形状源自伯纳德·约瑟夫·斯坦尼斯·卡希尔(Bernard J. S. Cahill)于1909年提出的蝶形投影法,这种将地球展开为蝴蝶状八边形的地图因其更精确的面积缩放被视为“地缘中立”的图像方案,为我们理解世界赋予了另一种视觉逻辑。
地图投影常被视作地球的“表皮”,而蝴蝶的皮肤则承载着更为深刻的隐喻:它们相互模仿彼此的图案躲避来自捕食者的危险,并通过代际迁徙得以繁衍生存。展览标题“匿径”暗示了个体经历中的迁徙与融合(艺术家在其成长过程中也辗转移居了多个国家、现定居英国)是如何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个人的行动方式与人际关系。借由蝴蝶的拟态与迁徙机制,展览探讨个体如何在社会结构中流动、适应与融入,映射出身份建构、群体共识与生存策略等当代议题。
此次展览由阿那亚艺术中心助理策展人高良娇和副策展人吴伊扬共同组织。
艺术家
张月薇
1990年出生于北京,现工作、生活于伦敦。
张月薇于2012年获得伦敦大学学院斯莱德美术学院的本科学位,并于2014年获得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的绘画硕士学位。近期个展包括:“地平说”,柯芮斯画廊,伦敦(2024);“撤回、撤回、撤回”,柯芮斯画廊,伦敦(2022);“甲乙丙丁”,长征空间,北京(2021);“新惧象”,油罐艺术中心,上海(2020);“软界”,Lawrie Shabibi,迪拜(2020);“境码”,长征空间,北京(2018)。近期群展包括:“梦幻屏幕”,三星美术馆,首尔(2024);“每个生命都是个故事”,移民历史博物馆,巴黎(2024);“抽象重造”,Le Consortium美术馆,第戎(2024);“卧游无界:中国工艺与当代艺术”,K11 MUSEA,香港(2024);“棉花糖”,CAPC当代艺术博物馆(2022);“断裂的一代”,松美术馆,北京(2022)等。张月薇曾获得2016-17年度英国驻罗马研究院Abbey驻留奖。